《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20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咸水沽一中 李纪燕
一、 教学目标:
1、 探究诗作主旨,领悟李白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2、 鉴赏梦境描写,体会浪漫诗风。
3、 掌握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二、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鉴赏“梦游”的意境,体悟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2、 教学难点:深刻把握李白的“游仙”思想,探究本诗主题。
三、 教学方法:
1、 反复诵读,了解内容。
2、 阅读思考,品味风格。
3、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
四、 教学手段(媒体):powerpoint课件,大屏幕投影
五、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 教学流程:
(一)导入:(背景介绍)
年轻的李白曾踌躇满志,期望由布衣而卿相;他才华横溢,他走遍了大江南北,他渴望着施展抱负的机会。他一直等到四十二岁,唐玄宗的一纸圣书终于把他召进了长安城,凭着一曲《蜀道难》,他震撼了京城!但纸醉金迷中,李白是清醒的, 他不想在昏庸腐朽的官场中同流合污,他不齿于残酷的宫廷倾轧,他的傲骨,他的气魄,不容许他做歌舞取乐的宠臣,于是很快,他被“赐金还乡”。在流浪的日子里,他结识了杜甫、虞信这样惺惺相惜的挚友。在离开东鲁,前往南越的时候,他写下了一首标志与宫廷生活决裂的诗作,一首可以让我们读出铮铮傲骨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及解题:
1、 请一位学生介绍李白,不足的地方教师补充。大屏幕投影主要内容。
要点: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并合称为“李杜”。
大屏幕展示:提示重点掌握红色部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素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合称“李杜”。
2、 解题:重点解释“吟”和“留别”,帮学生掌握本诗的体裁及其特点、主要内容。
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结合注解①,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3、展示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1、 教师范读,大屏幕展示重点字音,学生听读,同时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和断句。
大屏幕展示: 海客/谈瀛洲 越人/语天姥
天台/一万八千丈 送我至/剡溪
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水/澹澹兮/生烟 訇然/中开
虎鼓瑟兮/鸾回车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2、 指名朗读以上句子,正音。
3、 齐读,疏通文意自读课文,梳理本诗的思路。①提示:既然作者所写的是“梦游”那么我们就以“梦”为核心,来梳理一下本诗的思路。比如说,从“我欲因之梦吴越”,我们可以把第一段概括为“入梦缘由”请同学们思考,顺着作者的思路,把其余的内容加以梳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