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一中2010届高三下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综合资源 / 高三理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9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5/17 9:06: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1小题,约8970字。

  重庆十一中2010届高三下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吐血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6分,共78分)
  1.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C.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d的兴奋
  2.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的免疫过程分别是:
  A.B细胞→效应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C.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D.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3.下表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d)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三中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增减情况综合为下表。
  试验材料 生物数量(个/mL)
  枯草杆菌 1d 2d 3d 4d 5d 6d 7d 8d 9d
  大草履虫 180 160 140 160 180 160 140 50 60
  双小核草履虫 — 60 70 80 60 50 40 20 10
  试验材料 — — — — 20 40 60 80 10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属于草履虫,二者为种间斗争关系
  B.大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构成捕食关系,在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枯草杆菌的大部分能量流向大草履虫
  C.在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关系中,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获胜,但9d后,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一定继续增加
  D.将该烧杯置于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烧杯内的生物数量可长期保持稳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素,在青霉素产生过程中不需要严格灭菌
  B.谷氨酸棒状杆菌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酵才能得到谷氨酸
  C.生长期各阶段的细菌内部都会发生酶活性的调节
  D.在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中,组成酶的合成只受基因的控制,而诱导酶的合成只受诱导物的控制
  5.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的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含 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 ,那么二氧化碳中的 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说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与右图中③不直接相通,但膜成分最为相似的是高尔基体,用含 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 的部位依次为①③②⑥⑤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