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岳池一中高2010级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能力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1小题,约9360字。
四川岳池一中高2010级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能力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15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2B铅笔(姓名用钢笔)准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选项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把答案与在试题卷上不能得分。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Na-23 S-32
N-14 Fe-56 Ca-40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圆褐固氮菌能够固定N2,根本原因是拟核中有固氮基因
B.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及ATP物质中均含胸腺嘧啶“T”
C.衰老的细胞中有些酶活性降低,色素逐渐积累,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导致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机体内分散转移
D.所有细胞器的组成成分中都含蛋白质
2.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有物种特异性,但不是自身生长繁殖所必需的
B.组成酶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诱导酶合成时,环境会影响其基因的表达
C.只有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征,才能实现对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
D.微生物合成的激素属于次级代谢产物,与自身代谢调节基本无关
3.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9年10月7日宣布,美国的3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三位科学家构筑了三维核糖体模型来显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当今医学上很多抗生素类药物都是通过抑制病菌的核糖体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根据以上材料,推测下列有关核糖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抗生素抑制了病菌核糖体的功能,病菌就无法存活
B.抗生素可能是通过抑制遗传信息的翻译来抑制核糖体功能的
C.可用抗生素抑制核糖体功能达到治疗甲型HIN1流感的目的
D.治疗用抗生素应该对人体的核糖体功能无抑制作用
4.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Y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②结构位于下丘脑
C.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从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并且抑制葡萄糖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D.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脂质,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5.为研究不同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注射到四种免疫状态的小鼠体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缺失的小鼠对该球菌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T淋巴细胞缺失的小鼠仍能通过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来抑制该球菌数量的增加
C.B淋巴细胞缺失的小鼠对该球菌的体液免疫能力丧失
D.正常小鼠可通过记忆细胞对该球菌维持较久的免疫能力
6.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形成的不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