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谁是最可爱的人》·多媒体教学设计
福建省南安市实验中学 曾丽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想象、说话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志愿军战士的高尚情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文情并茂的通讯,文章选取三个典型事例,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斗争中的英雄业绩,热情赞扬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精神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热爱崇敬之情。
为了集中突出表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中心,作者选择的三个事例非常典型,材料组织也独具匠心。从表现的内容来看;松骨峰战斗表现战士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气概;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小孩表现战士热爱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三问三答则着重表现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人物形象塑造看;有集体形象,有个人形象。从材料安排看;先写行动,后揭示产生这一行动的思想基础。三个事例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是文章的主体,表达方式上主要用叙述描写首尾及中间过渡运用抒情议论来感染读者,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从而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2.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选材;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等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课文三个精彩片断(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勇救朝鲜儿童,三问三答)从三个角度表现文章中心,是课文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拟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三个事例的电影镜头、图片来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学生情感及学习乐趣。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理解三个片断内涵。片断一侧重启发学生观察、想象,透过一个个默默无声的遗体姿态,想象、还原、活现一个激烈悲壮的战斗场面,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片断二则重点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片断三力图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把语言文字转化为现场的采访实践,让学生充当记者和志愿军战士,从角色自身深层体验片断三表达的情感。
总之,课文的重点教材和教学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体味课文精选材料的良苦用心。
3.教学难点
三个事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个事例的排列顺序为什么不能调换?对学生来说,较难把握,故确定为教学难点。课堂上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从三个事例表现的侧重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排列的顺序等角度来思考,激活其思维。研读四个高度概括志愿军战士精神境界的句子,从而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生活在和平幸福环境中的当代中学生,单纯、天真、幼稚,20世纪50年代初,那场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争,在那场战争的伟大意义,惨烈状况是很难理解的,他们在学习中有可能只是好玩,带劲,有意思。要求他们深入理解志愿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