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190字。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维新前的日本是一个封建国家,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的亲信组成统治的核心,而地方贵族和下层武士被排挤到权力系统的边缘,他们与天皇集团对将军的统治心怀不满;幕府对内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对外采取“锁国政策”,顽固维持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十九世纪中叶,美、英、法、俄、荷先后迫使日本允许开国通商、驻扎军队、开设领事馆,这些条约加剧了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将军、大名“皆感国用不足”,纷纷加强剥削,广大人民包括下层武士的生活日趋贫困。日本社会各界对将军的不满与日俱增,地方大名率先发起倒幕运动,开始了明治维新。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明治维新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被迫开国(1853年)到明治政权建立(1868年)。本部分要注意维新主力和斗争策略的演变、维新运动从权力之争向学习资本主义的转变。初期斗争的主力是地方大封建主(大名),其目的是进入中央政权,他们围绕“开国”和“将军继嗣”问题与幕府展开斗争。1858年“安政大狱”之后下层武士走上前台,举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主张对外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对内推翻幕府,以天皇为中心建立自己的统治。1862年,萨摩、长琦武士先后发动攘夷运动,很快遭到失败,攘夷失败促使尊攘派调整策略,他们放弃攘夷,打出了“王政复古”的旗号,主动吸收西方技术,发展经济,建立以长琦为中心的倒幕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准备长期斗争。此后萨摩、安艺等藩相继加入,1868年幕府统治终于被推翻,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政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