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单元测试(1-2单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5/26 10:23: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0题,约5700字。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单元测试(1-2单元)
  [新课标版] 命题范围  (必修Ⅱ•第1—2单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中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


  A.骨耜    B.石犁    C.铁犁犁冠           D.耧车
  2.中国古代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不包括                         (    )
  A.改进农业生产工具    B.更新耕作技术       
  C.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D.重视农业灌溉
  3. 右图为《新疆坎儿井示意图》,其修建技术主要得益于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发明的技术?
  (    )
  A.都江堰    B.漕渠
  C.白渠     D.龙首渠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      (    )
  A.小农经济 B.手工工场    C.商品经济 D.精耕细作
  5.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    )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6.16世纪以前,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因素不包括                                                              (    )
  A.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的发明      B.铁器的广泛应用
  C.杜诗发明水排                 D.灌钢法的发明
  7.下列各项推动中国古代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的直接因素是               (    )            
  A.鎏金、镶嵌等工艺的广泛应用   B.铁农具的推广
  C.杜诗发明水排 D.灌钢法的发明
  8.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
  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9.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统治者重视商业的发展
  ③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形成            ④中外贸易交流频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