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290字。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一、课标要求: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重点: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 难点:理解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意义。
三、知识结构:
一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① ,党和国家面临着② 的危险。
(2)③ 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危害
(1)“全面夺权”展开后,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一元化权力机关——④ ,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⑤
被严重践踏。
(3)党的各级组织在“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踢开党委闹革命”的风暴中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4)是对⑥ 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严重倒退。
二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历史转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全面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首要环节:在中央组织部部长① 主持下,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2)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了② 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了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
a.颁布了1982年宪法,并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和③《 》,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b.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c. 1989年4月,颁布。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④《 》,连同以前通过的⑤《 》,用法律来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反映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三 基层民主选举
1.含义: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① 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2.概况
(1)建国初,村委会、居委会干部都是由上级政府任命的。
(2)1989年,颁布②《 》。
(3)1998年11月,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3.内容
(1)城市居民委员会干部通过直接的、普遍的选举产生,从而使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内容进一步丰富。
(2)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正不断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