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十三岁的际遇》教案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十三岁的际遇 》教学设计
广东博文学校:徐连平
1、 教学目标:
(1) 疏通文章脉络,掌握生字词;
(2) 体会文章写作特色、优美的语言、夹叙夹议等;
(3) 理清作者思想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激励学生努力上进;
2、教学重、难点:
(1) 如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激励;
(2) 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出文章优美的语言和特色等。
3、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赏析第一部分,摸清作者思想变化发展的线索;
第二课时:让学生在文中寻找优美的语句,品读赏析。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作者的简介,准备投影片
5、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流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十二、三岁,正是充满幻想、憧憬未来的年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志当存高远”,只要去努力,我相信你们,最终会取得喜人的成绩,梦想一定成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位十三岁就走进北大校园的少年——田晓菲 ( 展示课题)
二、 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它的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投影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