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次联合考试高2011级理科综合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 高三理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8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5/29 11:20: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31题,约6200字。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次联合考试高2011级理科综合
  命题人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全建民   杨 军  向 敏
  审题人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秦德辉   幸奠银  黎世清
  校对:张浩  陈亮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各题的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Na—23  Fe—56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内的DNA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外DNA复制需要ATP、水、酶、脱氧核苷酸等条件  
  B.NaCl溶液浓度为0.14m/d时,DNA的溶解度最低
  C.不同生物体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具有的DNA数量不同
  D.DNA分子在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
  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种群的数量变化主要体现在增长、波动、稳定、减少等
  B.某种群数量下降,其主要是由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决定的
  C.水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D.生物群落的结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学说的是
  A. 害虫抗药性个体的产生是生物变异的结果
  B.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 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存在着生殖隔离
  D.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4.在个体发育中,往往存在胚胎时某些纯合致死现象。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实验鼠,已知B C 表现为黑色毛,bb纯合时表现为胚胎致死,cc纯合时表现为胚胎致死,则实验鼠繁殖后,子代表现型有多少种?
  A.9        B.3      C.4         D.1
  5.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几天后依次投入相同数量的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3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中A、B、C曲线所示。下列对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竞争关系
  B.A曲线表示枯草杆菌的数量变化情况
  C.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草履虫捕食引起              
  D.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竞争中,前者占优势
  6.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用溴水可鉴别苯、CCl4、苯乙烯
  B.加浓溴水,然后过滤可除去苯中少量苯酚
  C.用硝酸银溶液验证溴乙烷含溴元素
  D.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
  7.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苯酚,则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弱
  C.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各1mol,完全燃烧都是生成3molH2O
  D.光照下2,2—二甲基丙烷与Cl2反应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8.下列比较错误的是:
  A.密度:1-氯甲烷<1-氯乙烷<1-氯丙烷
  B.等物质的量的醇与足量Na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甲醇<乙二醇<丙三醇
  C.沸点: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D.在水中溶解性:乙醇>正丁醇>正十二醇
  9.下列各组烃的混合物,只要总质量一定,无论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都是恒量的是:
  A.C2H2、C2H4     B.C2H4、C4H6     C.C3H8、C3H6     D.C6H6、C2H2
  10.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连接方式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