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850字。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三维目标】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认识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3.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4.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本节重点。新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也与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是这一时期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突出体现。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难点:本节难点是新中国初期基本外交方针确立的原因与和平共处五原则在国际社会上的深远影响。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A、有利形势:
1)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2)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3)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4)新中国的成立
B、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
(建国后采取的外交政策必须巩固政权、保卫和平、卫主权、打破封锁)
2)国内形势: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