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课题 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曹操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古代诗歌的简单鉴赏方法,掌握诗歌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的写作特色。情感目标:体会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的宽广胸怀以及想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的远大抱负。
重点 古代诗歌的简单鉴赏方法的掌握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难点 诗歌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的写作特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料
学生准备 查阅关于曹操和《观沧海》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教师调控
一、 导入1. 复习导入:提问《龟虽寿》背诵。2. 作者背景导入:找同学介绍曹操以及《观沧海》历史背景。3. 引诗导入:毛泽东《浪淘沙 秦皇岛》二、 诵读诗歌1. 学生观赏《观沧海》诵读影像。2. 再次观赏《观沧海》诵读影像,学生小声跟读3. 学生自由诵读4. 找三名同学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并作简要的评价和指导。三、 说文解字1. 学生默读,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歌字面内容。2. 同桌交流,合作探究诗歌的内容3. 自主提问字词,同学帮助解答:临: 何: 澹澹: 竦峙: 萧瑟: 星汉: 幸甚至哉:四、 赏析交流1. 默读诗歌,按照关键词对诗歌进行赏析。关键词:景物、语言、胸怀、风格、感情。2. 小组合作交流赏析(分为八个小组)3. 每小组派代表陈述个人赏析观点。4. 教师总结:本诗通过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的景物壮阔景象的描写,表明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想统一中国的远大抱负和博大胸怀。五、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1. 写了那些景物?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2. 这些景物怎么分类?实景: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虚景:日月星汉3. 它们分别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实景:表现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想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虚景:表明诗人博大的胸怀。 答观赏跟读理解提问讨论展示回答 引导评价指导朗读指导指导补充分析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