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760字。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
1.教学理念:
建立在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观和学习观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的吸收,而是靠主动的探究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知识获得的多少与知识构建的能力成正比,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构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学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以及元认知能力。基于这一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首先由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贯穿整个基础知识学习过程的“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引,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达到自主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然后,在分析和利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深对掌握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教学原则:
从学生学情及教学实际出发,遵循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的要求,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
3.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基本史实,
在设计教学思路中,遵循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的原则,分别根据各自不同的内容及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学情分析:
对本节内容中的有关中国振兴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已经较好,而且也比较容易从现实生活中获得亲身的体验;但对于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等基本史实却大都知之甚少,在讲课中要重点加强记忆。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影响等内容,则是本节课的重点;对高一的同学来说,收集和处理史料也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等等。这在课堂上要给予足够重视。
5.教学思路
第一层次:基础知识再现(记忆):通过一个问题将本课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的思维意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各种方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层次:重点知识深化(理解):通过问题的探究,联系新旧知识,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认识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第三层次:知识活化(应用):实现对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培养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6.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将同学分成4组,要求每组同络等各种途径搜集分别搜集西欧、日本、中国及发展中国家对伊拉克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及朝鲜战争等国际社会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态度变化并结合教材中的新旧知识分析它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准备课上讨论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