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460字。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本溪市第三高中 崔春芬
教材分析
本课在《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本课不少内容在初中人教版《世界历史》中已经学过,但初中课本侧于史实的描述,而高中教材则重在理论的阐发,比较抽象,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晦涩,学生不易掌握。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理论性比较强,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学生不易掌握,长期以来的说教使得学生对这一部分并不了解但十分反感,虽然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历史有了一定的感知,但是因为在初中的时候对历史不够重视,再加上学生的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经典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容易接受。
课程目标
1.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能够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并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局限性。不迷信,不盲从,培养有健康人格和富于创造力的公民。
3.了解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分析得出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深刻领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吸取其经验教训,意识到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教学设想:教师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搜寻资料,如数据、图片、录像、音乐等,然后引出思维→出示材料→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通过让学生阅读生动、详实的材料,接触不同观点的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探索契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历史辨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难点:巴黎公社的性质;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史论结合,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自制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