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210字。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案
教师进修学院附属高中 朱尤芹
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
开国大典及意义、1954年宪法的内容及评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的建立及发展
二、能力与方法:
让学生多方面搜集资料,以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
教学重点: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原因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讲授”相结合
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毛泽东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那只是一幕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那么,胜利之后的建国就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第一幕的准备活动),而第一幕就是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基本制度)。
2、讲授新课:
一、前提:建国(板书)
(一)背景
1.基础──推翻国民党统治(破旧)
2.过渡──召开新政协会议(立新)
⑴召开(视频)
性质──新政协,临时国家权力机构
新政权,新民主主义国家
《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
材料一:(幻灯片图片)毛泽东致宋庆龄亲笔信“……建设大计亟待商筹……以便就近请教……”
材料二:《共同纲领》第一章总纲:第一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2)结合史实分析成因。
生答:(1)材料一:政权广泛性,材料二:国家性质
师总:都是关于建国问题──政权的性质──人民民主政权
生答:(2)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历史的必然,是由国情决定的。
师总: 毛泽东这样论述:
必要性──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可能性──各革命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二)标志(视频)──开国大典(1949.10.1)
适当增补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的相关内容,就新中国的性质、各阶级在新政权中的地位、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等作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