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780字。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学案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史实(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 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0~11课 高考考纲要求:“3.(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沟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鸦片战争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2)、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3)、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2、二鸦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
(1)、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
(2)、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0年)
(二)、攫取的中国经济特权及危害
1、强迫通商
(1)《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
(2)《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规定: ①、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①、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和经商;③、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3)危害:①、外国经济势力由此深入内地; ②、扩大了外国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③、造成了中国旧式航运业的衰落
2、协定关税
(1)、攫取过程:
①、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协定关系由此开始)
②、1844年《望厦条约》:规定中国变更税例须与各国官员商议(中国始失关税自主权)
③、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1)、中国关税率为5%;
2)、洋货运销内地只需交纳2.5%的税额,免征一切内地税。
(2)、影响:①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② 极大地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③葡、比、荷等纷纷订约,取得上述特权,中国的大门被迫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二、大量洋货涌入中国(鸦片战争后) 分三个阶段:
1、1842—1846年:西方列强输华商品迅速增长
2、1846年以后的10年间:西方列强输华商品总额开始下降,10年内没有多大改变。
3、19世纪60年代以后: 凭借低关税、子口税西方列强的输华商品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了中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