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460字。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曹县第三中学 陶国华
【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方式】
情景导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执教理念】
从师生定位上:教师做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内容上,对教材大胆取舍,合理调整,充分体现“课标是主导,教材是辅助”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以及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
难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入新” (通过两组图片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感应引导学生进入教材
二、师生互动学习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让学生自己看书做答)
2、方式:
⑴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展示《1977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图表,分析得出)
材料一:1977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航天 电站 煤炭 铁路 航空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西德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思考并回答:
① 从上表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采用何种方式来干预经济的?
②哪些国家哪些行业国有化程度较高,这些行业有何共同特点?
③ 国有化以后,西方国家是社会主义吗?
提示:① 略 ② 略 ③ 不是,出现了混合经济,但国有经济并非主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注意与我国的公有制比较。
⑵ 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通过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得出)
材料二:“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不使它失去优点。”
—戴高乐
材料三: 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这一计划鼓舞了人心,凝聚了力量,有效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学生讨论:
①“自由”是指什么?它有什么缺点和优点?
②根据材料断判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是什么?
③经济计划是指令性还是指导性的?
提示:① 是指市场调节。它遵循市场规律但容易导致生产的无序状态;②略。③略。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