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复苏》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730字。 《人性的复苏》教案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能力目标】
1、掌握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着重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思考问题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教材,列出本课提纲,自己构建知识框架;
2、结合历史问题,联系社会现实,从历史中汲取知识和营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辩证地看待《十日谈》,正确处理中学生的感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
2、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故事一)小时候,公共汽车上坐车,你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置坐下,看到旁边有个老人,你让不让坐?
问:你想不想坐?你让不让呢?
(故事二)长大以后,和父亲吵架,若父亲还打你,要打,父亲还真不是你对手,但又如何?他打在你身上,你只能打在墙上,说真的在那个时候,你真的不想还手吗?
问:你想不想还手?你会不会还手?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教师再总结:从广义上讲,人性是人类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特定独有的思想、感情、理性等表现行为。欧洲中世纪以来基督教奉行的禁欲主义却长期地压制着人们的“人性”。一场反禁欲主义和倡导人性的斗争势在必行。
【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学生自主学习,从教材中归纳知识并列成提纲)
1、背景
(1)经济:西欧经济的复苏、发展和城市的兴起。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政治:封建的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
(3)思想:人们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主张的矛盾)
(4)文化:意大利特定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2、概况
(1)发源地:意大利(后发展到整个西欧)
(2)表达形式: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3)性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智者运动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旗帜:人文主义
(5)斗争矛头:基督教神学
3、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