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2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的:
1、理清思路,朗读成诵。
2、赏析这首诗以巧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表现主题思想的写作特点。
3、感受李白蔑视权贵、不媚流俗的反抗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对唐诗的审美情趣,并强化审美意识。
2、培养学生养成反复吟诵诗词、潜心涵咏的习惯。
教学设想:
课本设置一单元的唐诗宋词,显然并不仅为学习这几首诗词,而是要求学生由此拓展开去,体会唐宋时期诗词的繁荣及其无穷的魅力。所以,本课的学习,我设计让学生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点,进而了解李白的人生、李白的诗歌,从而使学生对这位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步骤:
一、 引题: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盛唐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而集其大成,如百川入海,绽放诗歌绚烂光芒的便是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李白人称“谪仙人”,他的诗如神来之笔,杜甫赞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诗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绝句,至今人们仍耳熟能详,看屏幕,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打开屏幕)
静 夜 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 浦 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赠 汪 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客 中 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怨 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二、 李白简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省),隋末祖先因罪流放到碎叶(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地区),李白即生于此,五岁时随父迁至蜀中绵州青莲乡。李白青少年时期接受了多方面的思想和知识,所以他既有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又有访仙求道的超凡愿望。这就形成了贯穿他一生的入世和出世的矛盾,李白解决这一矛盾的口号是“功成身退”,即:首先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然后抛弃爵禄,飘然退隐。
要建功立业必须走上仕途,然而傲岸自负的李白不屑于经由科举考试登上仕途,而希望凭他的诗名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李白二十六岁时离开蜀中,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吟诗四方。四十二岁时李白已名满天下,唐太宗在道士吴筠的推荐下,三次下诏聘其入宫。李白到长安受到唐玄宗降辇步迎的特殊礼遇,并奉为翰林院大学士。
受召之初,李白以为渴望已久的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良机来到,非常兴奋,告别妻儿时,他豪迈地吟诵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唐玄宗并未让他参与政事,而把他看作文学弄臣,为宫廷生活做点缀。李白一身傲骨,不满于做点缀太平的御用文人,也不肯曲意奉承权贵,与之同流合污,只能借酒浇愁。他感叹:“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又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杜甫也有诗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恃才放旷,曾醉中命唐玄宗的宠臣高力脱靴,当朝宰相杨国忠研墨,又不肯奉承本已很赏识他的杨贵妃,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就被“赐金放还”。李白怀抱建功立业志愿进入长安,功未成而身退,他带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长安,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漫游生活。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这时,诗人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临行前他写了一首留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