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案3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7/11 10:16: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190字。

  2.《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并做以下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           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大毡子   开垦   外壳  锤炼  倦怠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婆娑
  (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纠正。)
  2.能从整体上把握即可。 
  3.作者是从那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明确:(景美、形美、神美。)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