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县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必修III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3720字。 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内容:必修III前三单元)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l至3页,第Ⅱ卷4至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主要是指
A.原始社会 B.夏商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隋唐时期
2.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家宝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3.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 B.仁爱
C.仁政 D.兼爱
4.读图,下列哪一思想家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A.董仲舒 B.程颐 C. 孟子 D. 庄子
5.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掉大半。你认为被删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
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从战国时期的古墓发掘出的《孙子兵法》不可能书写在
A.绢帛上 B.竹木简上 C.纸张上 D.龟甲兽骨上
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