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案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秋天》教案
授课者:张金毅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程序:
一、 导入新课
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同学们知道哪些写秋的诗歌吗?(生说)学生齐背《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何其芳的《秋天》到底是悲秋呢,还是喜秋呢?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 整体感知
1、 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注意诗歌的停顿。
2、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点评
3、 齐读课文
4、 思考问题:a.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图?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
b.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 研读与赏析
1、 学习第一节
A、 齐读这一节诗歌
B、 学生标出重音、朗读节奏
C、 指名朗读,生点评
D、 赏析这节诗歌
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