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语文复习摘要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2005级语文复习摘要
一、以《考试说明》为依托
为了少走弯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在复习中,教师首先要研究“两纲” (所谓“两纲”是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还要引导学生研究“两纲”,尤其要研究《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说明》中新修订的内容,要有足够的重视。从而明确复习目标,调整总复习的训练思路。在复习时,指导学生将这五个能力层级的要求和后面附录的考试内容一一对号,梳理清楚,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再进行能力训练,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以高考试题、试卷为蓝本
(一)全面在研究高考试题、试卷
教师全面地研究近几年,特别是近三年高考试题,包括它的总体设计、各题的考查目的、设问的角度、干扰项设计的特点、解题思路等等,对于“稳定性”试题应特别关注,认真地探索。稳定性试题指的是年年都要考的平平实实的试题,它既有良好的检测功能,同时也具有训练的价值。要把近三年高考题印发给学生.
(二)有效地使用高考试题、试卷
研究高考试题,旨在为我所用,为了提高训练效率,在月考和平时练习中,用多种方法改造和使用近几年高考试题。
1、拆开法。即将高考试题(2004年全国15套)化整为零,每一阶段“只取一瓢”,其他试题留待以后训练。
2、归类组合法。即将近年来同一考查内容的试题加以分类,再由易到难,由同一到相近题型到有所变化的题型,相对集中起来训练。这样讲规律更具体,讲方法更实际,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
3、微变法。即将原题加以变化,改造为更适合于训练的题目。如,选择题,可改造为选某项,并在括号内说出选某项,不选某项的依据,减少猜测的几率;将辨识语病题改造为修改语病题……
对高考试题,我们要根据对象进行了选择,舍弃了那些过难题,争议较多题,难于讲评题,选择的标准是难度适宜,宜于讲清规律,学生容易受益。
(三)重视试卷讲评的促进作用
首先,讲清试题的测试点(包括知识点、能力点)。
其次,讲清试题的角度. 要引导学生研究往届高考试题,高考命题的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要抓试题中稳定的部分,落实“稳定部分”的知识点,确保拿到基础知识分。此外,要让学生熟悉考题框架,熟悉各类题型,消除学生对试题的陌生感和畏惧心理。
第三、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要引导学生研究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创新的基本思路及命题规律,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方法、规律,提高解题效率。
第四,纠正错误务必落实。最好指导学生建立分类错题集.
第五,要讲究拓展。某题考查某内容、某种角度,同样的考查内容,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考。同样的要补充,有些变化的更应补充。这样,做到练一些题,通晓某一类题。
三、以阅读和写作训练为重点
文章阅读和写作占分比例大,是区分考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项目,从每年的高考之后的语文试卷抽样分析来看,阅读题失分较多,作文得分较低一直是一个普通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考中必须特别重视阅读和写作训练。
在阅读方面,必须加大训练力度,掌握一些解题方法或规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在进行现代文阅读复习时,要从整体阅读上下功夫,即从整体上快速了解文章的文体、背景、基本内容、框架结构及中心思想等等,对文章的大体走向有个基本的定向性认知,为局部解析奠定基础。其次,要从试题设计的侧重点,把握材料的核心。命题设计者总是根据阅读材料的具体内容而确定测试重点,而这些测试重点常常是材料的核心问题,也是学生理解这篇材料的最基本的内容。
写作训练一定要增强训练的计划性和加大训练的的力度,进行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专项训练,训练的密度至少每两周一次大作文,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训练,作文批改方式可以灵活采用。从11月份起,就统一安排作文训练方案,制定作文训练计划,统筹计划作文进度,分门别类、逐步有序地作好作文训练,尤其是作文修改的训练,做到练一种,掌握一种,切实打好作文素质基础。考虑相机插入往届尚有生命力的作文训练题,认真训练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布局、遣词造句的功夫,然后和历届高考范文相对照,找出差距,开拓思路,学习借鉴,提高能力,学生应较熟悉近两年高考优秀作文.
在引导学生写作时,我们还注重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做到勤思考、慢动笔。一定要先花一定的时间进行构思(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决不能盲目求快。其次,要求学生要开好头,结好尾。开头、结尾往往是作文表情达意最突出的地方,也是阅卷老师最感“兴趣”之处,学生如果在这两个地方多动点脑筋“露一手”,往往会收到“四两拨千金”的奇效。
始终抓紧学生的基本功训练。第一学期仍要抓紧学生的书写训练。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年级。班主任工作,通过随笔、作文等途径,开展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消除学生中的灰暗思想、偏激情绪,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