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920字。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
黄秋娟
【本课学习目标】
利用教科书与相关的图片、影像等资料了解中国近代的服饰、饮食、居室建筑以及习俗风尚的变迁的基本史实,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并积极与同学合作交流,以拓展其历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归纳、分析中国近现代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和发展特征,培养学生的历史归纳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思考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巨大变迁的原因所在,培养学生站在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历史问题。认识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的出现是不可逆转的。并能透过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认识到开放是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
【本课内容概览】
鸦片战争后,列强们蜂涌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的商品和资本,同时也把西方的思想、文化带到了中国。中国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古老而保守的传统文化遭受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方面,传统文化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西方文明又来势汹涌,伴随着这一场拉锯战,在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大的变革,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革显得尤为突出。服饰领域出现了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的共同流行;饮食文化中,西餐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国人的餐桌;居室建筑方面,在中式住宅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的建筑理念逐步融入其中;移风易俗也成为时代的特征之一。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史实、特征。
难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
【教法与学法】
指导学生在课前寻找近代服饰与建筑的相关图片,并预习本课。
利用图片、影像等资料展现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演变情况。
指导学生利用图片归纳物质生活变迁,并通过变迁情况展开讨论,总结出变迁的总体特征。
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变迁的原因所在。
指导学生课后寻找相关资料,展开探究学习。
【知识点拨】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背景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