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清高》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漫话清高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2、 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
二、教学重点:
1、 弄清“清高一词内涵的发展与变化,及古今评价的不同标准。
2、 弄清文中所列举的历史人物以及作者所阐述的观点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清高的古今差别,古人评定清高的标准,尤其是作者所谈到的古人评定“清高”者的严格性和模糊性的联系与区别。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清高”的价值取向令人费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正反互补思想的奥妙是如何通过这一费解的现象体现出的。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 导入新课
我们不时会听到人们用“清高”一次来评价他人。那么“清高”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著名学者金开诚先生的散文《漫话清高》中找出答案。在这篇文章中金开诚先生以漫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解了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以及这种思想行为在今日社会中的表现。
二、 教学过程
1、 学生浏览全文,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 文中分别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清高的内涵?
明确:许由、陶渊明、诸葛亮、苏武、林靖和、倪云林、李白、孟浩然
② 许由、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
明确:许由的例子说明“清高”与显贵无缘;
陶渊明的例子说明“清高”与富贵无缘。
③ 举诸葛亮、苏武等人的例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举的是反例,作为许由的“清高”行为的对比。进一步说明了清高与富贵无缘。诸葛亮“高卧隆中”时既无高官也无财富,堪称清高,后辅佐刘备,虽德高望重,但因官大位高,不能称为清高。苏武等人虽都以高风亮节著称,但又都因做官而不能称为清高。
④ 林靖和、倪云林的例子有说明了什么?
明确:他们两个例子说明了清高必须有才艺。
林和靖隐居孤山,“梅妻鹤子”,与富贵无缘,但若没有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好的诗句的才能,怕也不会被称为清高。
倪云林隐居惠山,为人岁怪癖,但画风独特,脱尽烟火气,故能称为清高。
⑤ 李白、孟浩然的例子有分别说明了什么?
明确:李白的例子说明了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
孟浩然的例子说明评定清高的标准又是很模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