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710字。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目标】
1.识记皇帝制度、中朝与外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和三司、元朝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之、州县两机制、观察使、节度使、行省和宣慰司等有关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引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
【导入新课】
师: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又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极具开创性,尤其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是为后来历代统治者所沿袭。那么,在秦朝之后,作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是如何发展的?其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探讨的问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授内容】
师:首先,请同学们先浏览教材,然后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两汉 特点:汉承秦制
中外朝制度和尚书台的出现 1、 中外朝制度:⑴西汉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位高权重。⑵汉武帝起用布衣卫相,并任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成为“外朝”。
2、 尚书台制度:东汉光武帝进一步扩大尚书的权力,使之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尚书台。
3、 演变趋势:大权由皇帝总揽。 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 1、 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为郡与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2、 王国问题的解决:汉景帝至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衣食租税。
3、 州郡县三级制的形成:汉武帝后期,设州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区,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
隋唐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善 1、 三省制的形成与发展:⑴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⑵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2、 唐朝三省的分工: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办法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
3、 唐朝三省制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4、 三省六部制确立和完善:隋唐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5、 三省六部制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地方行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