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400字。 第17课 解放战争
【教学目标】
记忆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双十协定》的内容;战略反攻时间和三大战役名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方法】
讲述法;材料解析法。
【导入新课】
蒋介石刚逃到台湾后,非常困难。孙子有一天晚上饿了,翻出饼干就吃,她妈妈夺过去不让吃,孩子哭了,蒋介石问咋回事?说,孩子你吃吧,爷爷让你吃,孙子就说,还是爷爷好。蒋説爷爷不好,好咋会把你们带到这个鬼地方!老蒋经常站在高山上,遥望大陆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输给了共产党、毛泽东?抗战后,那可是威风八面,国内外威信极高。同学想知道答案吗?导入解放战争。
【新授内容】
1.内战的爆发
运用课本内容,并适当补充材料,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①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后,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及矛盾变化、国共两党力量对比,(投影列表)认识到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及各种力量斗争。
②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这一行动的看法,认识国共两党谈判的原因,进而认识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及毛泽东为民族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的英雄气概。
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协定内容和谈判结果,认识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扩大,赢得了人民信任,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③政协会议
联系引言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清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面目,<<双十协定>>内容、评价简单介绍。
④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借助内战爆发形势图,以及战争初期敌我力量对比图,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形势,分析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掌握国民党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的变化。
2.战略反攻和决战
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47.6
结合教材“资料回放”中的材料,明确我军第二年作战任务
展示敌人重点进攻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解放军战略反攻方向
②三大战役
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制表归纳三大战役概况。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迅速胜利的原因,理解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组织学生探究北平和平解放对当时和今天北京发展的意义。(探究活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