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680字。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教学目标
一、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苏联在短期内所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苏联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致使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极一时。它的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二、基础知识目标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重大缺陷;1936年苏联宪法;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三、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培养学生运用现象和本质、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中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 学 要 点
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列宁逝世
2.苏联的工业化
3.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 1936年苏联宪法
2.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4.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教 材 分 析
本节教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使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虽然存在着种种弊端,但确实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实现了工业化,增加了国力,为以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使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它本身的严重缺点和弊端,以及个人崇拜风气的盛行,后来成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高的严重障碍。
本节重点: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本节难点: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三个问题:
1.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