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于漪的语文教师素质观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试论于漪的语文教师素质观
于漪认为教育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每名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由此可见,于漪认为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对语文教学至关重要。于漪的语文教师素质观重要有如下三方面内容:
一、思想道德素质
1、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要有德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人格中起灵魂作用,也是教师为教育事业永不懈怠的内驱动力懂得源泉。教育事业本身就是就是一项具有理想性的饿饿额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理想是一种追求,教师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并不懈达到的追求。热爱自己的国家是做人的根本,教师热爱祖国,忠诚教育事业是高尚道德的基础,有了这种德行,就会深刻意识到国家兴衰,匹夫有责,就会视野开阔,胸襟宽广,就会洞悉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自己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在教育教学中向学生心田里撒播做人的良种,就会以自己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满腔热情满腔爱,熏陶感染学生,启迪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伟大再崇高的理想也不能达到。情操高尚,既包含传统的中华民族美德,又包含新时代所应具有的意志品质,既奉献,又能始终振奋精神,迎接挑战,排除困难,在教育改革中积极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对庸俗的低劣的事物要识别,要憎恶,追求真、善、美,讲究文化品位,追求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师有德行,有人品,心灵美,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就会由然而生敬意,以教师为学习的榜样。
2、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教师要自觉地挑起神圣的历史使命。做教师不能只看到有限的课堂,只看到可计算的分数,只看到眼前的学生,那只是一杯水,要开拓视野,看到正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看到世界,看到未来。从事教育工作,一定要有制高点。登高才能远望,居高才能临下,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和战略的高度,才能深刻认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2(《》)
教师肩负的重任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迎接时代的挑战,教师肩上挑的是庄严的神圣的历史使命,教师的人生价值在完成历史使命中体现。生命与使命同在、同行。教师的职业非同寻常,它与祖国宏伟事业,提高民族素质,家家户户和孩子的现在与将来紧密相连,容不得有丝毫松懈,要尽力,更要尽心。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中小学阶段虽然只是人生长河中的一小段,但却会影响人一辈子的生活道路。教师要把心贴在教育事业上,培育学生健康成长,不辜负人民的嘱托,祖国的期望。传递人类文明,开发学生智力,塑造美好心灵,促进社会进步,仍然是教师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教师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应该是不言而喻的,教师是向学生传播人类优秀的精神文明的使者,理应以教育事业为重,以培养学生成材的崇高使命为重,一身正气,有抗拒种种诱惑的能力。教师的价值取向是人生观的表现,教师把自己的满腔热情,聪明才智融入教书育人的崇高的历史使命之中,生命就能闪耀光芒,生命就具有价值。
3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于漪把教育事业称为“爱的事业”3(《》)在于漪的心目中,“教育是一块圣土,教师在这块圣土上耕耘,应该以生命投入,奉献青春、心血和智慧,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要把幼苗培育成材,不倾注心血,不花费劳动是不可能的。她认为教师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一个艰苦的锤炼过程。教师要过三关,首先是过怕烦的关,教中小学,日常的事情细小、烦琐,什么地方考虑得欠周到,指导得欠具体,就容易出毛病,因而往往花费许多经力。千件、万件,把它们穿在育人这根红线上,就觉得忙得应该,忙得其所,忙得有意义,因而教师要手勤,脚快,乐此不疲。其次是过怕难的关,克服怕困难的思想。在教学中,“教过”不等于“教会”,教会是很难的。有时简直是手把手教,可有的同学还是不会。这说明教师没有对准钥匙口,还没有把锁开对。要经常变换位置,为学生设身处地想想,教师要在克服困难中磨练自己热爱学生的感情。再次是过偏爱的关,作为老师,都会比较喜欢聪明的,长相逗人爱的学生。但是爱学生就是为每个学生着想,教好每一个学生。
于漪带过不少乱班、乱年级,再乱,她对教育学生的痴情不改,总是耐心开导,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她曾背着一位高烧的同学步行几十里到镇上看病,不顾自己刚动过手术的刀疤疼痛;不怕脏、不怕累,心甘情愿按医生嘱咐给学生及时通大便;甚至是自己孩子生病、母亲病故、婆婆逝世,也没为一件家庭私事脱过一节课,一天班。于漪真是一枝红烛将她的膏脂,不停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结出快乐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