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ppt
- 资源简介:
共55张,有配套练习。 必修二 第八单元 第1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时作业]
命 题 报 告
考查点 难易度
简单 中档 稍难
古代农业 5、6 1、2、3、4 10、11
古代手工业 7、8 9 12
一、选择题
1.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解析: 精耕细作的特点包含注重节气,因地制宜等。
答案:B
2.(2010•德州质检)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解析:注意题中信息变化,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显然在揭示一家一户
的小农经济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
答案:B
3.《国语•晋语》载:“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
之牺,为畎亩之勤。”通过该记载我们可以确信春秋时期 ( )
A.农民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B.已经使用牛耕
C.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
D.社会秩序混乱
解析:从材料中的“耕”“牺”可判断。
答案:B
4.在我国传统的诞生礼仪式中存在着生男仪式繁、生女仪式简的习俗,其根本原因是
( )
A.儒家思想的影响 B.封建制度的存在
C.小农经济的制约 D.佛教文化的浸润
解析: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子和女子的地位一般由其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经济地位来决定,中国古代主要是小农经济,其主要特点是男耕女织,主要由男子的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