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案37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胡同文化
【教学目的】
1. 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2. 品味语言。
3. 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想】
概括要点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文章的整体, 也涉及局部。各段落的意思比较清楚 , 可利用段落的关键语句先概括段落的要点 。
本文中心思想的比较含蓄 , 只有通过认真品味语言,才能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把握作品写作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胡同之没》中只有没有一个丝毫的喜悦的老年人孤零零地站在胡同的破房子前回头怅望的照片和前面是写着“拆”字的胡同旧房子、后面是高楼的照片。
二、 自读课文, 整体把握。
思考题:(1)本文是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序言,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胡同还是胡同文化?(明确:是写胡同文化。)
(2) “胡同文化”的含义是什么?(明确:是指胡同这种生活方式形成的心态和思想观念)
三、 再次自读课文。分析、讨论段落大意,概括要点 :
概括中, 首先要对全段思想要旨进行提炼 , 其次对有关话语化繁为简, 提醒学生在自读中找出关键句子, 分析段落时应该有全文意识,不能只孤立地看一段。
第一段的关键句是“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这段从说北京城的特点引出胡同。
第二段关键一句是“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因为下面的全部举例,都是说明胡同得名的缘由的,例子很多,足见胡同取名的来源之广。
第三段写了胡同的宽窄、多少,。这两段目的是谈胡同的数量之大。
第四段写胡同的环境特点——安安静静。
这四段说明了胡同文化形成的原因。
第五段的关键句是“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呼应第一段“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这两句,点明了本文将要叙说的主要内容是胡同文化,即“北京的市民文化”,也就是“北京人的生活”“北京人的思想”,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六段的主要意思不是第一句“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而在第二句“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因为本段下面的材料都是写北京人不愿“挪窝儿”的。所以,这段是写胡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