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540字。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十月革命前俄国是社会状况,记忆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2、掌握“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认清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后的俄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3、通过十月革命必然爆发、新政权的建设等基本史实,初步理解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教学中要渗透社会主义最终由理想转变为现实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是学生学习掌握的重点。
教学难点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认识它发生的历史条件,对理解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由此认识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导语:
1917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激战正酣,在交战国之一的俄国爆发了革命,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此诞生,对俄国的历史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场革命为什么会在俄国取得成功?新的社会制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一、原因——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1. 1861年改革→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改革不彻底→落后地位
2.社会矛盾尖锐(表现)
3.为了摆脱困境而参加“一战”,频吃败仗、危机四伏。
4.二月革命的爆发(1917年3月)(意义、革命后的形势)
说 明:一场新革命的爆发在所难免!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1613年1月在缙绅会议上,推举罗斯托夫总主教菲拉列特的儿子米海伊尔•罗曼诺夫为沙皇,是为罗曼诺夫王朝之始。罗曼诺夫王朝长达300余年,它的统治是建立在维护农奴主和地主利益、残酷镇压和剥削广大农民的基础之上的。对内实行绝对君主统治,1649年颁布法典,用法律形式确定农奴制,镇压各次农民起义。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政策,侵吞欧、亚各国大片土地(包括我国东北和西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镇压各国人民革命,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主要代表。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1917年3月5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
二、过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二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