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案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850字。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3、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导语: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如今我国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提到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进入近代的中国农民怎样担任起近代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一任务的?
一、金田起义
1.原因
⑴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人民灾难更重;
⑵战费和赔款负担沉重,吏治腐败,人民困苦;
⑶广西地瘠民穷,自然灾害严重。
2.准备: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反抗。
3.金田起义
1851年1月,建号“太平天国”
如何评价“拜上帝教”?
拜上帝教组织的发展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是太平太国运动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透过浓厚的宗教色彩,我们可以看到它既有提倡平等的一面,又有反清、反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天国兴衰(1851-1864)
(一)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1853——1856)
1.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1853年)
2.军事上全盛:北伐 和西征
3.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等
评价:
①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②局限性:没有安定的环境,没有真正实行过;是绝对平均主义,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