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案8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260字。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2)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思想教育: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一、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3、能力培养:(1)根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危害性,培养学生根据具体史实作具体分析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课时安排:1课时
导语: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旧日的辉煌不再,中国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步入存亡危机之秋,那么同学们知道鸦片战争是怎么引发的吗?其爆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6月—1842年8月)
(一)背景和原因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通过对比分析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在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军事力量、对外政策、对外贸易、综合国力差别,让学生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背景:清王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骄虚自大,闭关锁国
2、根本原因:世界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
3、借口:虎门销烟
(1)鸦片走私原因:鸦片战争前,清王朝闭关自守。中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倾销鸦片。
(2)危害:(出示材料让学生归纳)材料一、1800年—1838年英国鸦片输入数量表。
材料二、由于鸦片的进口而“漏银”,“以中国有用之财,填 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年,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引自黄爵滋的奏疏
材料三、从吸食者来说。“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置办烟具,为市日中。” ——引自黄爵滋的奏疏让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白银大量的外流,给清政府带来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危害人的身心。
(3)清政府的对策:鸦片所产生的危害,引起朝野的广泛关注。19世纪30年代后期,清政府就如何禁绝鸦片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分析三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