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520字。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如何在新课程中落实德育实效性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重新复兴的转折点,与历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学生应探讨其胜利的原因。
学生情况:高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但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国共合作抗战了解较少,也不能进行正确评价,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了解到抗战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
教学方式:体验式 合作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
技术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一) 知识与能力
了解日军侵华罪行和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史实,全面客观的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刻认识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提高民族自信心。
重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全民族抗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课前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刚才我们共同聆听了这一首歌,不知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为谁而悲凉?为76前的东北人民。这首歌描述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的悲惨境遇,可是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人来讲这刚刚是苦难的开端,随着日军侵华规模的扩大,日军铁蹄所到之处,中国人民遭受空前的浩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抗日战争,走进那段充满屈辱、苦难与抗争的岁月!同学们翻开教材74页。
讲授新课:
提问:一提到抗日战争,同学们最容易联想到的是哪些词语?
……屠杀、灾难
一、日军的滔天罪行
在你所了解的日军罪行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为什么对南京大屠杀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到底有多残忍?让我们通过一些历史资料,来揭露他们的滔天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