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450字。 《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蔚县西合营中学 李合
一、理论依据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采用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的模式来设计本节教学活动。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老师则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有效促成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是新课标教材人民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Ⅱ第六专题第2课的内容,主要阐述了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从单元知识安排看,本课与第1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3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同诠释第六专题课题——《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不断调整”的特点, 凸显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从知识体系看,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巩固与综合运用,又为学生学习关于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是本专题的核心部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教材内容来看,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其创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对后来资本主义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所以在我们的历史课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并非唯一的资源。作为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活化并充实教材。本课三个子目从逻辑上看是递进关系。我在处理这课教材时遵循三个指导思想,第一,注意线索清晰,使知识的呈现系统化;第二,结合次贷危机、金融海啸、社会福利等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热点知识讲解内容,便于学生认知和体会;第三,课堂中渗透高考的目标要求,适度深挖教材,分析理论,联系对比,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层层领悟,我将教材重新整合为九个内容,分别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准备、目的、实施、内容、特点、实质、影响和评价。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具备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且本课内容与07年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和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经济危机等学生熟知的知识有关系,学生学起来应该兴趣盎然。
但由于高一还没有文理分科,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也有限,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和辨析能力。因此,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运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让学生学会挖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斯福新政出台的背景,准备,实施情况;
(2)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理解其实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