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520字。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教案
新课标要求
1、了解19C后半叶“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出现的背景、含义及评价。
2、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 反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内涵及产生演变过程及实践。2.如何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3.理解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4.对比顽固派与洋务派、维新派与革命派思想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和概括该思想的发展,演进的过程。学生自学,参与和教师点拔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以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揭开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第一页;从中体西用到学习西方民主制度的过程,就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过程。
教学重点:从中体西用思想到学习西方民主制度思想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洋务派与革命派对待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态度差异。
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结合学生讨论
教学手段: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与西方相比,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可谓历史悠久,发展成熟。尤其是明清时期,更是发展到了顶峰。这也意味着我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更漫长、更艰难。正因为这样,当我们走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康庄大道上时,让我们再次向那些曾经为推动近代中国民主事业而殚精竭虑、义无返顾的志士仁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必修3,学生自学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维新派 康梁维新派—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民主思想—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与科学
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内容,概括分析中体西用思想的含义,产生背景,形成过程。选代表分别阐述各自观点,教师加以总结。
1,含义:全称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在19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逐渐形成并完善的主要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系统理论。“中学”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西学”指的是西方先进的器物和技艺,也包括西方科技文教等。主要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传统文化。“体”是治国根本,是最终目的。“用”为“体”服务,是途径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