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教案8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04年 月 日 星期 第 周 第 课时 累计教案 个
课 题 灯下漫笔
目标设想 1、 领会文章的深刻思想 2、 激发学生的民主意识 3、 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
重难点 1.“人”的价格(即真正意义上的“人”) 2.人的三个等级:人, 奴隶(牛马), 下于奴隶(不及牛马)的东西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课时数 2 执教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导言:从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再到鲁迅照片的赏析 (二) 质疑释疑: 1. “第一、二样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它们有什么 特征?其共同本质是什么?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即乱世,兵荒马乱 ,奴隶规则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即治世,天下太平,有一定的主子和规则,百姓纳粮磕头,意志却被主子宰割。) 共同本质:始终是奴隶(牛马)。 2. 文章举出了哪些时代例子属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你能否再作些课外补充? 课文中: 五胡十六国、黄巢时(唐末)、五代、宋末、元末、张献忠时(明末) 课文外: 春秋战国、秦末、汉末、安史之乱、清末、民国 3你理解“第三样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第三样时代”即: 中国百姓有“人”的价格的时代,把“人”当“人”的时代,百姓活着真正体现了“人”的价值的时代。换言之,民主、自由的新时代。 4.作者说,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你是如何理解“人”的价格的?“人”的价格: 即“人”的价值,“人”之所以称为“人”的本质,有“人” 的尊严,“人”的权利,能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 5.文章论述了这样一个深刻而重大的问题,是通过一件什么事引出来的?这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通过一件日常生活小事(钞票打折换银元吃了亏反而非常高兴)引出来的。 “钞票打折换银元吃了亏反而非常高兴”与“人变成了奴隶贱了身反而万分喜欢”有其内在的相似处:自身受到了损害不痛苦反而快乐。 这种心理,看似反常,实则合理。人们为避免最大的灾祸,宁愿选择较为次之的损害,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期望的满足。 第二课时 目标: 杂文的写法与练习 步骤: 1. 杂文的写法: 通过典故、趣闻、寓言、传说引申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说古道今,就实避虚,联系现实,针砭时弊。 如何鲁迅所提供的这个“钞票换银圆”的故事,提炼出自己的思想? (讨论,提问) 2.词语解释: 降格以求:降低标准来寻求办法。 皇恩浩荡:皇帝的恩德广大无边。 厘定:整理制定。 发祥:最初产生、发生。 先儒:先前的文人。 纳粮:交赋税。 3.关于鲁迅思想核心的探讨 鲁迅原名——树人 鲁迅思想核心——立人 “树”和“立”是同一意思,都是使动用法,即“使人树”、“使人立”。“人”即“国民”,在鲁迅看来,中国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