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一中2005年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测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石家庄一中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5大页,满分共计150分。1——22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在第二卷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交卷时要交答题卡、第二卷、作文纸。)
第一卷 (44分)
一 (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 苗裔(yī) 揆度(dúi) 周公吐哺(bǔ) 遗施(shī)
A 苗裔(yī) 揆度(dúi) 周公吐哺(bǔ) 遗施(shī)
B.卑劣(liè) 便言(biàn) 载笑载言(zǎi) 强聒(guō)
C.踟躇(chú) 哽咽(yè) 长歌当哭(dāng) 穴罅(xià)
D.塑像(sù) 坍弛(tān) 胜负之数(shù) 华胄(zhò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桀骜 含睇 踌躇满志 其黄而殒
B. 尴尬 自栩 苟且偷生 信誓旦旦
C. 彷徨 贿赂 百折不回 混混沌沌
D. 寥落 辗转 主观臆断 抱新救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 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②. 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 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③. 略微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 。
④ 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的 。
A. 竟然 至少 品位 启示 B. 居然 至多 品位 启示
C 居然 至多 品味 启事 D. 竟然 至少 品味 启事
4.下列各句中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A. 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张冠李戴。
B. 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为他的冥顽不灵气得掉眼泪。
C. 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D.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 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B.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C. 中国官员也不是都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预测着书写的朝代了。
D. 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
6.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B、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C、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D、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7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卫风·氓》表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情绪,鲜明地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
B 《离骚》节选部分,抒情主人公是屈原的“自我”形象;这个形象既有“内美”,又能“修能”,既有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操,又有至死不渝的坚定信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C 《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兰芝和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反抗精神,也批判了以县令、太守为代表的霸道官吏。
D 《秦风·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表现了士兵们团结友爱、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昂扬斗志和爱国精神。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复唱的手法,节奏整齐,便于歌唱。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以四言诗为主,反映了公元前1 l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7世纪春秋中期的五百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B 《诗经》六艺是指体裁的三种分类:“风”、“雅”、“颂”和三种艺术手法:赋、比、兴。“风”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歌;“颂”是宫廷舞曲;赋者,敷陈其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C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后世也称之为“骚体”。它打破了《诗经》四言诗的格式,句子增长,适于表达更复杂的思想感情,和《诗经》并称“风骚”。
D 古体诗又叫古风,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比较自由。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形成于唐代,包括律诗和绝句这两种诗体。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