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复苏》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730字。 《人性的复苏》教学设计
漳州二中历史教研组 赵莉莉
一、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会考要求:
知道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和《十日谈》、《哈姆雷特》,简述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人性的复苏》是人民版必修三第六专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在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方古典文明被毁灭,基督教神学笼罩在整个中世纪的欧洲,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精神复兴。尤其是之后的宗教改革更是将这种人文精神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为欧洲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因此,本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课,是一个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符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有助于学生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认识,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和意图”
(三)重点难点:重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容
难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三、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理科普通班学生,该班学生特点思想活跃,具有初步的网上学习的技能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但他们历史知识储备、抽象思维以及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普遍不是很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历史科学业基础会考。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需要,教学中尽量深入浅出,过于专业性、理论性的地方应简化,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符合现实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
2、教法学法:详见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
课前播放一段音乐,消除疲劳,渲染气氛,营造课堂氛围。
导入新课 展示两幅图片 引导、提问、总结,导入新课(从人物服饰、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看有什么不同?)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踊跃发言 教育法则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用图片,创设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