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510字。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通过前面分析,我们发现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起,经历了汉朝的巩固、隋唐的完善、宋的加强,到元又出现了新的发展。那么,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该制度在今后的历史发展中又是如何一番天地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朝政治制度:
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探究明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色?
1、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
明太祖首先在地方上就废除了行中书省,设立了“三司”。“三司”就是指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他们分别掌管什么呢?(布政司管行政,都指挥司管军政、按察司管监察)不过要注意一点:三司是互不统辖,各司其职的,它们分别隶属于中央的有关部门。这样就把地方的权利集中到了中央。那当时统领中央各部的是谁呢?——宰相。
那将地方的权利集中到了中央之后,宰相的权利也随之扩大了,那相权的扩大势必威胁到皇权的集中。对此,明太祖在中央有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2、在中央,废宰相,权分六部
1376年,明太祖借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宰相制度正式废除。
“宰相”之“宰”有“主宰”之意,“相”意指“辅佐”,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但权力过大则会威胁君权,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
如今“废宰相,权分六部”,则可防止皇权旁落,加强君主权力,这是君相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和必然产物。但如此一来,还有谁帮助皇帝日理万机呢?所有的国家大事都要由明太祖一个人来处理,而且这些都是军国大事,不可以有任何疏忽。我们书上讲,明太祖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要批改奏章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这也就相当于同学们每天晚上要写50篇论文,每篇论文要5000字以上,而且还要保证论文的质量,那同学们能不能完成呢?——不能。
同样,就算明太祖有那个能力,他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处理这么多国家大事。废除宰相势必加重了皇帝的负担。但君子一言,皇帝可不可以马上再立宰相?——显然不行!
于是,他就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作为他的侍从顾问。不过,为了防止殿阁大学士对皇权构成威胁,明太祖仅仅将他们的品秩定为正五品,而且所有的国家大事都由他自己决定,殿阁大学士很少能参加。那殿阁大学士的设置,就为内阁的创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