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0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2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七年级 语文(上)期中考试试卷
(完成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班 号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13分)
1填空。(8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诗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论语》六则中,孔子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向别人学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病树前头万木春。
2、选词填空,将序号写在句中横线上。(3分)
(1)、我不断 (A、模拟 B、模仿 C、仿效)老师的做法,后来我也学会了拼字,我感到很 (A、得意 B、高兴 C、自豪)
(2)
①室内要经常通风,否则会有 。
②苏北的小吃有江南的 。
③摩诘之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无穷。
④母亲做的饭菜使家人吃起来有 。
(A、滋味 B、气味 C、风味 D、韵味)
3、把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空白处(填序号)(2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________;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________;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诚,________;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________。
① 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 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 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 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体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1)世隶耕( )(2)邑人奇之( )(3)环谒于邑人( )(4)不能称前时之闻(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书诗四句( ) B.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
C.或以钱币丐之( ) D.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3、以下句中的“之”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1)忽啼求之 (2)借旁近与之 (3)传一乡秀才观之
(4) 于舅家见之 (5)或以钱币丐之 (6)余闻之也久
A.(1)(3)(5) B. (2)(4)(5) C. (3)(4)(6) D.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