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案3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1/7 16:4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胡同文化》教案
四川省华蓥中学语文组  邓树清
教学目标:
1、 提取要点,理清思路,把握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内涵。
3、 把握作者复杂矛盾的感情。
3、反思中国的“胡同文化”。
教学设想:
通过多媒体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了解一种建筑总能体现一种独到的文化;体会汪曾祺面对熟悉而又走向没落的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引导同学们对胡同文化的反思(可拓展至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雨巷》flash课件)(伴随着舒缓优美、略带忧伤的音乐伴奏)当年的青年诗人戴望舒就是凭着一首凄美如梦的《雨巷》而一举获得“雨巷诗人”的桂冠。那悠长、深远,那感伤、缠绵的雨巷从此深深地印入我们的头脑。同学们现在感悟到的就是江南雨巷那独到而优美的风情。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去思索胡同的形象,同时想象生活在这儿的人们会产生怎样的一种文化?
请张开眼,看看几张胡同的照片。(展示图片)(你们有什么独到的感悟)
当汪曾祺走出繁华的水泥丛林,面对自己生活了长达10几年的北京的一张张衰落的胡同的摄影照片时,既惆怅又感伤,写下了不朽名作《胡同文化》(展示课题亮出学习目标)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职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三、默读全文
提示1:应该注意的一些字的读音
胡同文化 tòng  约二斤鸡蛋 动词 yāo   虾蟆=蛤蟆  há má
提示2:分析课题结构可知,《胡同文化》是一个偏正结构,由此可以理解文章行文的大体思路思路应该是:先交代胡同,然后写由此而产生的独到文化(胡同文化),最后应该是作者对此的感受。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概括要点,理清思路。
四、简要分析文章思路
提示要点:概括个小自然段大意,紧紧把握过渡段第五自然段。展示课文结构:
胡同现象及其影响    第1段     第4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