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教案10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道士塔》教学设计
桐城二中 占淑红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敦煌文化的一般常识
2、准确筛选信息,提高阅读学者散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把握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自主合作探究法: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师相机点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激情导入
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方,来到一片戈壁荒滩,此时正值傍晚时分,忽见眼前金光闪动,仿佛千佛跃动,背后五彩云霞,绚丽辉煌,于是心有所动,便广为化缘,在次建造佛像,遂使之成为佛教圣地。同时,历经千年的积聚,这里已成为宏伟瑰丽、举世无双的艺术博物馆。这片神奇的土地就是——敦煌!这里的每件艺术品都价值连城,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几件。(幻灯1、2、3显示彩塑、壁画及书法作品)此时,我们深为老祖宗的聪明才智所折服。然而,谁能想到,上世纪初,敦煌的艺术品竟大量流失,散落于异国他乡?国宝流失,谁之过?今天,学者散文大师余秋雨将带领我们重温这段伤心岁月。
二、 整体感知:
1、 在预习的基础上,给文章四个片段各拟一个小标题。
参考示例(幻灯4)
三、 重点突破:
1、 文中刻画了哪几类人?作者观点如何?(幻灯5)
粉刷洞窟
砸碎雕像
王道士: 愚昧无知的小丑
塑造天师灵官
盗卖国宝
各级官员:见利忘义 没有赤肠
斯坦因等人:文化盗贼 卑鄙无耻
四、 质疑探究(幻灯6):
1、 王道士盗卖国宝,罪不可恕。可作者为什么说他是“这个巨大的民族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2、如果王道士没有发现洞窟内的宝物,或者不会盗卖国宝,结果会如何?
生分组讨论,推举代表回答问题。
师小结:说他是小丑,意即他不是原凶首恶、不是罪魁祸首,他的行为于国于民罪不可赦,但与割地卖国以保王位的统制者比较,不过是“小鬼见阎王”。
如果假设成立,敦煌国宝依旧难改被劫的厄运。不信请看: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圆内四、五十处殿堂进行空前的洗劫,自康熙以来历代帝王所藏纯金、镀银、玉雕、铜铸达10万件以上;1900年,八国联军在北京纵兵三日,紫禁城、南海、中海、北海、颐和园全部被劫,所失典章文物、珠玉奇珍不止十万。。。。。。天子脚下的东西尚且不保,况边远的敦煌乎?敦煌文物流失,泱泱大国衰微破败可见一斑。所以,作者沉痛地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五、 美点感悟:
找处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体会作者的感情(幻灯7)。
如:1、他们在沙漠中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的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
——这里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中国官员无视国宝的流失,他们的麻木令人痛心疾首!
2、偌大的一个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被官员大量糟蹋的情景,我有时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