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800字。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
【本课学习目标】
1.掌握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2.掌握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3.探究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条件。
4.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5.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三民主义在当时的进步意义;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梦想。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孙中山积极投身与发地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事业,他根据时代需要创造性地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引导20世纪初时代前进的旗帜。
【课前导学分析】
概述三次历史性巨变 三个历史伟人 三个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展示: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在它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在它的指导下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它的指导下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教学过程】
思考: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2、具体内容是什么?
3、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运用的?结果如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背景
①19C末20C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②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等救亡图存方案均未能使中国摆脱危机
③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步壮大。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
④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
1905年8月20日,第一个全国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这是孙中山书写的同盟会政纲条幅。
2、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
民族主义—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