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生物训练系列试卷(共33套)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1.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10.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11.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12.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13.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14.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15.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16.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17.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18.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19.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2.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20.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21.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22.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23.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24.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25.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26.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27.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28.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29.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3.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30.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31.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32.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33.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4.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5.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6.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7.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8.doc
2011年高考生物训练卷9.doc高考生物模拟试卷1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下图是艾滋病病毒(HIV)和大肠杆菌噬菌体(T4)的结构模式图。比较二者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相同或不同的特征是:
A.二者不具备细胞结构,核心物质的化学结构相同
B.HIV的外壳成分含有磷脂,T4外壳含有核酸
C.二者核心物质都是核酸,外壳的化学结构不同
D.HIV有细胞膜的结构,T4有细胞核的结构
2.右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或细胞间的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
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当e被切断时,
刺激a,机体将没有感觉
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都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
D.如果该图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吞噬细胞,b为效应B细胞,c为靶细胞
3.一种新发现的细菌质粒中有a、b、c等基因,下图表示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后得到的片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a、b、c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基因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有m个氨基酸,比水稻中控制合成含有m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的基因长度要短很多
C.若利用某药物阻止基因a的表达,则基因b、c也不能表达
D.组成基因a、b、c的基本单位相同,而且基因a、b、c中都有D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4.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高考生物模拟试卷2
1.下列有关生物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运输工具只能是质粒
B.微生物育种选育的方法有诱变育种、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方法
C.在发酵工程中得到的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
D.单克隆抗体由T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产生
2.下图甲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细胞在胚胎发育早期进行分裂时DNA 量变化如图乙所示
B.图甲中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C.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D.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3.一处养鸡场最近被发现有H5N1型禽流感病毒,5天里死了3.5万多只鸡。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可发生下图免疫反应(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 )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能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类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4.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种子贮存的合适条件,做了下列实验,结果如下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 验 操 作 方 法 贮存时间(年) 发芽率(%)
实验一 ①500g水稻种子充氮气密封保存 5 95
②500g水稻种子普通保存 1 85
实验二 ①500g含水10%的大豆种子于300C环境保存 1 12
②500g含水10%的大豆种子于100C环境保存 5 75
实验三 ①500g小麦种子用无水CaCl2吸湿密封保存 10 80
②500g小麦种子普通保存 1 10
A.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温度与水对种子贮存和发芽率的影响
B.实验一、三中设置的高考生物模拟试卷3
第Ⅰ卷(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某植株成熟叶正常,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NO-3和H2O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2、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在兔饱食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3、关于图中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
中的15N的DNA链占总链的7/8
B、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
C、限制性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D、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4.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其他均相同。下列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不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污染主要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
B.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
C.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D.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5、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生变化
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C.细胞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
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
6. 某地区生态系统受到化学毒剂污
高考生物模拟试卷4
一、选择题(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1、正在进行正常分裂的玉米细胞内,已知其中的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之比为40:40:0:20时,则该细胞处于(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有丝分裂中期 D、有丝分裂后期
2、下图所示的概念图表示正确的是
3、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中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CO2与消耗O2的体积比大于1
B、基因型为Cc的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中均为C:c=1 :1
C、豌豆光合作用时叶肉细胞内固定CO2的途径有CO2+C3→C4
D、效应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以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4、 激素是生物体内微量高效的物质,人体内的调节机制使各种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维持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对于右图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当从0oC环境中转入20oC环境时血液中激素a的含量将会减少
B、激素b以胞吞的方式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甲状腺细胞
C、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通过正反馈的调节,激素a、b含量的变化呈下降趋势
D、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作用密切联系
5、下图所示为生物圈中的部分物质循环,A、B、C、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生物群落间物质的传递是不可以循环的。
B.若此图为氮循环的部分示意图,⑧过程的发生能提高土壤肥力
C.若此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完成①过程的生物同化作用类型一定是自养型
D.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除①过程吸收X外,X还可以转化成其他物质进入
土壤或水体中,以主动转运的方式吸收
6、一种新发现的细菌质粒中有a、b、c等基因,如图表示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后得到的片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a、b、c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若利用某种药物阻止基因a的
高考生物模拟试卷5
1.2007年7月25日,加拿大食品检疫局公布第10例疯牛病调查报告。报告认为,这起病例是由于使用受污染饲料所致。疯牛病病毒(朊病毒)是不同于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形式,只含畸形蛋白质,没有(不利用)DNA或RNA进行复制,而是利用正常细胞中与其氨基酸排列顺序一致的蛋白质进行复制。下列方法中可以用来检测饲料中是否含有朊病毒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牛饲料中的提取液
B、用DNA探针检测牛饲料的提取液
C、提取牛饲料中的蛋白质,然后进行氨基酸测序,看是否与朊病毒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D、以上方法均不可取
[命题意图]本题围绕疯牛病有关信息,考查考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课本知识的
迁移能力、理解能力。
[解答思路]从题干中知“只含畸形蛋白质,没有(不利用)DNA或RNA进行复制”可
排除B;由“利用正常细胞中与其氨基酸排列顺序一致的蛋白质进行复制”可排除C;朊病毒和饲料中均含蛋白质,可排除A。
[参考答案]D
2、下列图一为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图二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一种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表示第一次感染, ②表示第二次感染)
图一 图二
A.根据图一所示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抗生素
B.根据图一,第二次接受感染后,抗体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由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
C.图二表示神经递质的传输方式
D.图二表示性激素的传输方式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坐标曲线、示意图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同时考查免疫、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知识。
[解答思路] 根据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血液中的抗体增多的原理,可以向人体注射灭活的抗原,可以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增加人体的抵抗能力,可排除A;从图中可分析,机体第一次被病毒感染一段时间后,体内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一定时的抗体,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会逐渐消失而减少,但第二次接受感染后,会引起记忆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使抗体数量迅速增加,故排除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多种多样,图示是两细胞间通过化学物质进行交流,应是神经递质的传输方式。
[参考答案]C
3.右图表示某肉牛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捕杀肉牛的最佳时期为20年时
B.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400只
C.在0~10年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在10~20年时,该肉牛的种群数量仍呈上升趋势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坐标曲线考查考生对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考查的知识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解答思路]曲线纵坐标是种群增长速率,因此,0—20年内,种群增长速率均大于0,所以该肉牛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在0~10年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而正比增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在10年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是捕杀肉牛的最佳时期;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即K/2=200,K=400只。
[参考答案]A
4、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克隆抗体制备中使用的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和卵细胞。融合后得到的杂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够无限分裂,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
B.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有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C.动物细胞培养时,如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