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ppt
- 资源简介:
共64张,本课件从知识梳理、要点突破、跟踪训练等方面分析教材内容,最大的特点是基础与能力并重、适合一轮复习课,附习题,共3766字。
第7讲
一、选择题
1.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后人一直认为秘色瓷开始生产于五代,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说明唐代就生产了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 )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 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题干中的材料分别提到了唐诗和出土文物。
【答案】 A
2.(2009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统一考试)读《隋唐和两宋时期文学家分布统计表》,隋唐和两宋时期文学家分布的变化表明
( )
时期 北方(人) 南方(人) 比例(北方:南方)
隋唐时期 414 285 59∶41
辽北宋时期 159 226 42∶58
金南宋时期 189 505 27∶73
A.宋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导致了市民文学兴起
B.政治经济重心的迁移影响文化发达地区变迁
C.宋代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推动教育水平的提高
D.两宋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
【解析】 本题考查江南经济的发展。从统计表可知,南方的文学家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并占优势,决定这种文化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经济的发展并超过北方。
【答案】 B
3.(2009年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唐朝前期,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相对开明的政策,任命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民族事务,当时设置于蒙古大漠的机构是
( )
A.北庭都护府 B.瀚海都督府
C.忽汗州都督府 D.黑水都督府
【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民族关系,解题关键是唐代民族治理的机构。A项在西域地区,C、D项在东北地区,都不正确;而B项主要管理今天蒙古高原地区。
【答案】 B
4.(2009年南昌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反映唐代和谐社会生活的有
( )
①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②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③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④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文化。解题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技巧。题中限定是反映唐代和谐社会生活,而这种和谐表现在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的和谐,④则反映的是战争胜利后的情景,排除带有④的选项。
【答案】 A
5.唐玄宗派使者出使新罗时说:“新罗号为君子国,颇知书礼,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以讲论,故选使充此。” 反映出
( )
①新罗文化十分发达 ②新罗与唐朝关系密切 ③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大 ④唐政府重视对外交往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