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180字。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
(2)了解第一国际主要活动及意义。
(3)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4)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从经济基础、阶级关系、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本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体会任何思想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尤其是通过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学习马、恩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深入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学习巴黎公社的措施,判断其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2)学习马、恩青年时期的生活、学习和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习两位革命导师的伟大友谊及合作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学习巴黎公社英雄先烈的事迹,树立不怕艰难、勇于斗争的优良品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2、难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恩斯坦却屈居第二。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恩斯坦第二。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1、历史条件(从经济、阶级、思想、实践基础等这几方面去思考)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表现:经济危机,工人运动兴起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
时间:1825年
起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促使社会矛盾激化
发生国:英国
影响:加剧了工人的贫困和社会动荡,出现了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设理想社会的空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