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490字。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概述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要求:了解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主张,归纳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促进近代中国思想启蒙、推动中国社会变革方面所起的作用。
重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
难点: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既为他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通过讲述,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康有为的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在中国进行变革的困难;同为资产阶级,为什么会同时有改良和革命两派势力,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差别?这也是要为学生解决的一个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认识那些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理性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以前所学专题的相关内容,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性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教学流程】
本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线索是:一个主题、一个方向、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即: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