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3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25 17:18:2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070个字。

  17、安塞腰鼓
  刘成章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气势;品味语言,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排比、叠句手法,理解其作用;
  2、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美文、欣赏美文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体会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
  学习朗读课文,学习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气势恢宏,词语简洁有力,句子铿锵激越。学习本文以朗读一线贯穿,以充分诵读去体会它的情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2、问题导引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像。
  3、合作探究法。在赏析语言过程中,发挥学生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加深对文中有关生命和力量的理解,提高赏析语言的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充分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学生主动探究、质疑问难,师生互动交流。
  一、激情导入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二、简介作者、作品
  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三、齐读、正音、读出音乐美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齐读全文。
  2、纠正学生误读的字音。
  3、学生自我评议刚才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
  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要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