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案3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26 11:00:3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490个字。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公开课教案
  课题:《社戏》
  授课者:谢青
  [教学目的]
  一、简单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二、理清课文的结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咱们的旅行是到农村去看戏,请翻开书第86页《社戏》。(大屏幕显示)
  二、简介作者及课文相关资料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外婆家在农村,少年鲁迅常随母亲探省,所以能和农民及孩子亲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关于农村和农民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社戏》就是一篇,这是作者41岁时写的一篇小说。小说是一种虚构的作品,但它却有生活的真实性,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小说有三大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大屏幕显示)
  三、复述课文
  概括复述课文,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情节。
  四、研习课文
  1.理清课文结构
  (1)这篇小说人物众多,谁是贯穿始终的人物?小说再现了他什么时候的生活情形?
  明确:贯穿始终的人物是“我”——迅哥儿。小说再现了他少年时候在平桥村的生活情形。
  (2)“我”在平桥村“第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除此之外,文中还写了什么活动或事情?试据此梳理课文结构。(大屏幕显示)
  明确:“我”在平桥村“第一盼望的”事情是“看社戏”。文章在写“看社戏”之前还写了“我”在平桥村的生活,之后又写了六一公公送豆。据此可知课文结构是这样的:看戏前——看社戏——看戏后。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性格
  (1)平桥村在“我”心中的地位如何?“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明确: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得到优待,免于念书,还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如钓鱼、放牛。换句话说,在平桥村,“我”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2)“我”能够实现看社戏的愿望,靠的是一群小朋友的帮助,想一想,课文围绕他们展开了怎样的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